星期六, 5月 05, 2007

交易的十條戒律 - 作者:Todd Harrison

2006年十月在美國sina網看到這篇文章,我個人以為,很值得細細品味再三咀嚼,特別POST上來,與大家分享。

Angel at 2007/02/12 19:34


===================================================

交易的十條戒律
2006-10-19 03:50:37  

【MarketWatch紐約10月19日訊】我還記得當初我為什麼要做一名交易者。我認為,最容易的賺錢途徑就是站在收銀機的旁邊。

  當然,十六年的職業生涯使我明白,為什麼始終如一的投資者收穫最豐厚。有時候,短暫的賭注和較大的波動的確可以讓人暫時成功,但最終依然是堅持紀律的人得到了最高的獎賞。

  在多年的職業生涯中,我跌倒過許多次,那是幾乎斷送我生計的大錯誤。但我堅持下去,慢慢地沿著職業的階梯向上爬,並把這些錯誤轉變成有價值的教訓。先是擔任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副總裁,接著是Galleon Group的總經理,最終作為Cramer Berkowitz的總裁。我的風格並不總是一成不變,但最終某些戒律使我得以在這場遊戲中繼續玩下去。

  下面就是我總結出來的十條交易戒律:

  一,尊重股價行為但永遠不要順從它。股價行為(或者說「人的眼睛」)在交易中是一種有價值的工具,但如果你盲從每時每刻的價格變化,那麼就會認為上漲的股票較好而下跌的股票較差,而這是一種注定要失敗的心態。由於目前股指創下新高的新聞對場外投資者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召喚,因此牢記這一點尤其重要。

  二,紀律勝於信心。不管你對一個部位有多強的信心,在交易時都必須服從於紀律的原則。要經常嘗試地確定自己的風險狀況,尤其重要的是,永遠不要以為自己比市場更聰明。

  三,機會比虧損更容易出現。沒有必要去抓住每一個機會,只需在你選擇的交易中擁有較高的勝算。有時候,能夠忍住不交易像交易能力一樣重要。

  四,情緒是交易的敵人。情緒化的決定最終總是給你帶來麻煩。如果你特別偏愛某個部位,那麼你的決策過程將是有缺陷的,就這麼簡單。  五,與其他人行為相左。在希望中售出,在絕望中買進,在風險得到控制的情況下採取與大眾情緒相反的立場。如果你沒有發現盲從的人,很可能盲從的就是你本人。

  六,在每一個拐點要根據市場狀況來調整你的風格,不同的投資風格是成功的基礎,而採用正確的方法則是成功的一半。確定自己的投資期限,並限定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程度,然後讓市場為你「工作」。

  七,回報/風險值應該最大化。如果你有耐心且選擇了你「發現」的股票,優勢就會慢慢顯露出來,從而使你的風險/回報水平處於有利狀態。耐心是投資的一種德行。

  八,在股市中,感覺就是真實。判斷市場的普遍心理在交易中是一個必要的過程。決定市場中供應與需求的並不是「真相是什麼」,而是「感覺到真相是什麼」。

  九,當不能確定時,在風險承受範圍之內進行交易便應當納考量之內。沒有太多把握時,部位要輕,或者只進行紙上的虛擬交易,直至進入讓你感到安心的區域。交易「感覺」是循環的,任何稱職的職業交易者都必須忍受下跌的痛苦。

  十,不允許糟糕的交易變成「長期投資」。交易中沒有什麼合理化可言。如果你建立一個部位所依據的「催化劑」成為過去,不管賺還是虧都應該了結。

  交易戒律顯然不止這些,但我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發現,這是一些最常見的。每一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時限都不一樣,因此這些戒律有些也許並不適用。像往常一樣,我與大家分享這些想法是希望它們對大家的交易會有幫助。找出一種適合你自己的方式,並容許一定的誤差。沒有一種投資方式是絕對保險的。

  如果這個行業沒有風險的話,那就應該被稱為「戰無不勝」,而不是交易了。

  (本文作者:Todd Harrison)

轉載自 http://financenews.sina.com/MarketWatch/000-000-107-111/601/2006-10-19/035014184.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