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沒有強勁的經濟面支撐,硬是調高基本薪資,對很多中小企業真的很傷,若因此造成公司行號歇業停工,反而會造成更多的失業問題,根本是在揠苗助長。
再者,目前因為油、瓦斯、農產品(小麥、玉米...)及相關商品的成本提高,帶動了幾乎全面性的商品成本提高,在企業無法吸收的情形下,才會有幾波的民生用品上漲(若可以企業不大願意異動售價),這樣的薪資調漲,在增加成本的情形下,若反應成本在售價,最後還是消費者要付出。
政府為了明年的選舉,硬是提高基本薪資,但若企業採取削減人力,增加每個工作人員的業務量,加上壓不住的通膨民眾又做何感受。
有一種通膨是增加工資所造成的通膨,但有另一種通膨是原物料及運費成本提高所造成的通膨,而台灣是先後者再前者,這...
檔不住的通膨,明年的房價...>_<,人民這麼憂心,民進黨這執政黨都沒感覺嗎!還是只會搞台灣正名運動跟拆銅像呢?難道你只適合做永遠的反對黨?
PS 何謂經濟復甦呢?經濟復甦的成因如下:
(一)經濟增長,增長來源以內需為主
(二)對外貿易加速擴張
(三)民間投資大幅增長
(四)失業問題有所趨緩
Angel
==================================
消費者信心台灣倒數第五
【韓政燕、徐毓莉╱綜合報導】
全球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nielsen)昨公布二○○七年上半年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在全球四十七個國家地區中,印度消費者最為樂觀,台灣排在全球倒數第五,南韓則敬陪末座。
尼爾森四月針對歐洲、亞洲、北美及中東等四十七個地區國家、逾兩萬六千名網上消費者進行消費信心指數調查。結果發現,從去年十一月至今,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比去年平均下降兩點,前五名為印度、挪威、丹麥、紐西蘭和香港,消費者信心十足,對未來的就業前景、個人財物感到樂觀。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比去年下滑五點,全球倒數第五,排名第四十三,與日本、南韓、匈牙利等國,共列消費者最悲觀地區。
報告指出,信心指數是綜合對就業前景看法、個人財務狀況以及消費意願計算得出,全球消費者在上半年對經濟前景抱持謹慎態度,因此信心指數稍微下滑。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教授謝邦昌說,調查結果符合「國內趨勢」,目前內需市場持續降溫,卻沒有經濟面突破,消費者看不到未來,只能勒緊褲帶過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