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11, 2007

台灣經濟內外皆疲危機浮現


到這新聞,真是傷腦筋說...

看來跟經濟衰退果然跟出生率有關>_<。

今天聯合報報導 "生育率狂跌 去年僅20.4萬新生兒",報導裡說過去卅年間,國內生育率衰退幅度高達六成,高於全球平均衰退幅度,位居全球第十六高、亞洲第六。...

近年來國內生育率每下愈況,去年的數據是新生兒人數僅二十萬四千人,連續第五年改寫歷史新低;比起二十年前的四十萬人,整整少了一半,不僅影響國內生產力,更衝擊國內消費。

Angel

==========================================

工商時報 2007.06.11 
台灣經濟內外皆疲危機浮現
于國欽

這些年官方及學術單位都喜歡用「外熱內冷」、「外冷內熱」來形容景氣,依日前行政院的看法,今年台灣經濟將是「外熱內冷」的一年,全年經濟成長逾半的貢獻來自貿易。但果真如此嗎?

近月以來的台灣出口給了不一樣的答案,五月出口僅微增三.五%,雖然新台幣在此之前相對其他亞洲國家貨幣呈現貶值,但出口趨疲仍早在四月即可看出端倪,雖說四月出口仍有逾五%的成長,但以出口物價指數平減後,可以發現四月出口量早已呈現下滑。

今年以來亞洲多數國家出口仍以兩位數成長、德國出口成長更達二一%,連美國也有一一%,顯示今年全球貿易情勢確實不差。過去全球貿易量的升高便是台灣出口成長的保證,但是如今這個定律似已不存在,美、歐、韓、中出口的榮景洽與台灣外貿的疲態,已呈現強烈對比。

這樣看來,今年的「外熱」似乎是熱不起來了,但是「內冷」好像仍將繼續冷下去。依官方調查,國內零售量販四月營收呈現衰退,全體的綜合零售業營收也僅成長一.四%,這與過去七%、八%的成長實有霄壤之別,如此說來,今年的經濟實在令人擔憂。

台灣出口不振是由於近年投資成長停滯,投資停滯則肇因於政治不安定;近年來消費緊縮是來自於所得下滑,所得下滑則是肇因於企業獲利降低,企業獲利降低肇因於競爭力趨弱,而競爭力趨弱,政府豈能卸責?

換言之,今天把經濟弄得內外皆疲,一個沒有長期經濟規劃只有短期選舉操作的府院,必須負起最大責任,近年台灣不論是商品貿易排名、服務貿易排名、競爭力排名、每人GNP排名,有哪項不是年年退後的?再繼續選舉操作下去,莫說居四小龍之末,恐怕再過不久連金磚四國也將超越台灣。

沒有留言: